英特尔MID呼之欲出
2008-1-29 09:52 作者: Roosevelt 来源: IT168网
网友评论0条 | [ 小 中 大 ]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超便携电脑,也称UMPC,虽得名不久,但问世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一直以来,其市场反映不冷不热,一方面消费者认为UMPC功能过于简化,认为UMPC是不折不扣的"玩具"。另一方面,UMPC的价格大都不菲,国内销售的基本在万元以上,甚至更高,超出很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尽管如此,PC业界对UMPC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处理器巨头英特尔就在今年的CES2008大展上展出了自己专为UMPC设计的Menlow平台。目前,UMPC从处理器类型区分主要有两种:一种采用英特尔低电压或者超低电压版处理器,如索尼UX系列;另一种则采用VIAC7-M处理器,如OQOModel 01+。Menlow平台不仅可以配置在UMPC上,MID设备同样适用。所谓的MID,即MobileInternetDevices,英特尔早在去年北京的IDF大会上就推出这一概念。只不过当时的MID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而这次的CES大展上,英特尔已拿出成品,展示了多款采用Menlow平台的MID产品。据悉,英特尔将在不久之后开始销售Menlow平台,搭载该平台的英特尔SFF产品将于二季度上市。那么,Menlow平台到底有哪些组件,相比之前的平台又有什么不同。下面就先来看看Menlow平台的一些细节。
Menlow平台核心组件一:Silverthorne处理器
事实上,Menlow项目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与目前垄断本本市场的迅驰平台类似,Menlow平台也由处理器和芯片组组成,两者当然出自英特尔之手。Menlow平台的处理器称为Silverthorne,也称Bonnenn,虽采用45nm工艺制造,但架构源于65nm的酷睿2,可认为是Merom核心处理器的精简版,支持X86以及SSE3。不过,并不支持潘睿处理器才有的SSE4指令集。为了适应UMPC、MID设备的需要,Silverthorne处理器的功能大大削弱。晶体管总数只有4700万,体积大为减小,芯片面积约25mm2。一级缓存并没有太大缩水,由32KB的iL1以及24KB的dL1组成,二级缓存容量只有512KB,前端总线最高仅支持533MHz。不管是UMPC。还是MID,它们体积都很小巧,所装载的电池的容量也相对较小,而电池技术这几年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导致处理器的功耗成为最重要的指标,性能反而位居次席。因此,要让UMPC或者MID获得更长的电池时间,就必须采用功耗较低的处理器。这也是为什么VIAC7-M处理器能在UMPC市场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对于Silverthorne处理器的功耗,英特尔宣称能做到目前超低电压处理器的十分之一,大概就0.55W-0.6W的水平。这一说法引起了外界普遍的质疑和猜测,不少分析认为恐怕只有低端型号才能达到这一水平,频率较高的版本肯定会高一些。尽管如此,英特尔依然称绝对能大大低于目前的5.5W。Silverthorne处理器在体积、功耗在得到很好控制的同时,仍能保证足够的性能。英特尔称首发的Silverthorne处理器频率将与2004年Dothan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差不多(1GHz~2GHz),性能也在同一档次。而CES大展上展示的Silverthorne处理器,最低频率只有600MHz,最高才1.6GHz。从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来看,Silverthorne处理器很可能按照核心电压分为三个版本,其参数如下:
频率
前端总线
TDP
标准电压SV
1.86GHz
533
2W
正常电压NV
1.1GHz
400
1W
低电压 LV
900MHz
400
0.5W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Silverthorne处理器采用441针的?FCBGA封装,无法安装在现有的McCaslin平台上。
Menlow平台核心组件二:Poulsbo芯片组
VIA在UMPC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依靠低功耗的V7-MULV处理器,还有与之搭配的VIAVX700芯片组。VX700芯片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单芯片设计,南桥北桥整合在同一块芯片中,极大的降低了功耗。因此,VX700芯片组的最大功耗只有3.5W,而英特尔945GM芯片组却达到5.5W-6W。英特尔显然吸取了VIA的经验,在Menlow平台的Poulsbo芯片组中采用了这一设计。Poulsbo芯片组的生产工艺目前还不确定,但并非45nm,很可能是65nm。Poulsbo芯片组将集成Santa Rosa平台上的GAMX3100显示芯片,支持DX9.0c以及OpenGL2.0,不过核心频率比较低,甚至低于McCaslin平台上的GMA950。
UMPC和MID的区别
了解Menlow平台的组件之后,接下来解答大家的另一个疑惑:UMPC和MID到底有什么不同。先说说配置Menlow平台的MID。在CES大展上,我们看到的MID无一例外的支持丰富的娱乐功能,比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音乐播放、图片查看等,有些甚至还支持GPS导航。此外,按照英特尔的话说,80-90%的MID都会采用Linux系统,只有很小一部分使用WindowsVista。LinuxMID都有自己定制的界面,类似苹果iPhone,以提高易用性并保证性能。Menlow平台的继任者是"Moorestown"甚至将全部运行Linux系统,不再使用Windows。侧重娱乐、舍弃Windows系统似乎成为MID有别于UMPC之处,事实上,如果进行更为全面的比较,两者的区别更多。
针对商务应用的硬件,用户多半为商务用户
运行专业级的操作系统,比如Vista侧重办公软件的应用,如Word、Excel之类。MID:消费类、家用硬件配置,傻瓜级操作系统,强调快速开机,如Linux。侧重多媒体播放以及移动上网应用。UMPC和MID的区别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两者硬件配置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纯粹就是根据应用而分类--UMPC针对商务用户,MID针对娱乐用户以及家庭用户。为了让读者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笔者在文章的最后各选一款UMPC和MID进行比较。
索尼UX UMPC VS 联想MID
UMPC阵营,笔者选择了在国内销售得比较好的索尼UX系列。MID这边,笔者则选择了国货联想的一款产品,它最近在CES大展上亮相。尽管造型有些类似索尼的PSP,但却是一台不折不扣的MID产品。两款产品虽然都可称之为超便携电脑,但差别很多。首先是硬件。撇开英特尔平台这个差异不谈,两者的其他硬件配置都存在较大差别:UX系列配置了标准QWERT键盘,而联想MID却以类似手机的键盘替代。UX系列配置了多功能指针和鼠标按键,可取代鼠标进行操作。而联想MID完全舍弃了这些输入设备,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iPhone的操作方式,动动手指就可以了。UX系列配置了指纹识别装置和双摄像头。联想MID则只配置了一个摄像头。其次则是操作系统以及软件:UX系列实际上和普通的PC并无差别,甚至可以运行微软的Windows Vista系统,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安装软件。联想MID则采用Linux系统,其操作界面简单,类似华硕的EeePC,启动后有“Internet"、"Entertainment"、"Home"等图形菜单。最后来看其他的一些不同:重量:联想MID仅300g,UX系列达到484g。价格:联想MID尽管还没有上市,但价格不会超过5000元。而UX系列高达近两万元。简而言之,UMPC似乎还是一台PC,而MID更像一部集上网、娱乐功能于一身的个人随身产品,或者按照有些人的观点来说,一台高级玩具。
MID的市场前景
英特尔推出的MID概念,显然得到不少PC制造商的青睐。这次CES大展就是最好的证明,多达数十个品牌展出了自己的MID产品。参加展出的联想就表示MID相比UMPC更具吸引力。全球消费笔记本产品规划经理高峥认为MID操作简单,启动迅速,正是联想希望开发的能在任何地方可以轻松访问互联网且能够装到衣服口袋中的终端设备。此外,他还表示MID将是未来联想移动终端发展方向之一,联想的MID产品预计会在08年~09年间会推出。MID尽管被PC厂商看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CES大展上,经过实际体验表明,MID上的Linux系统并不太成熟,甚至无法与iPhone流畅便捷的操作方式相提并论。而预装Vista系统的MID则更加尴尬,在不到5英寸的液晶屏上,Vista界面看起来相当糟糕,实用性也很差,性能就不用提了。显然,英特尔还必须协调好软件和硬件的问题。除此以外,MID还面临消费者的考验。MID的设计理念有些超前,消费者能否接受这么一个"高级玩具"。比如前面提到的联想MID,尽管价格才4999元,但如何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还是一个问题。毕竟,4999元已能买到一个配置不错的笔记本电脑了。MID会有怎样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0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