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纺织服装出口考验
2008-3-31 12:39 作者: webmaster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网友评论0条 | [ 小 中 大 ]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纺织出口将面临更大考验
据海关,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纺织出口164.4亿美元,仅增长5.7%。同期,出口最大的省份广东纺织出口35.2亿美元,减少了11.3%(2007年广东省纺织出口额高达419.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纺织出口额的24.5%)。从开年的情况来看,将面临较前几年更大的考验。
国内方面,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所受的影响会更大;另一方面,2008年1月1日,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劳动力成本增加。在油价上涨带动下,价格也会形成新一轮涨价行情。预计今年原料的压力将会成为纺织企业的新负担;同时,2007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作为贸易顺差重要来源的纺织业,已成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使纺织的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国际方面,自去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原油价格上涨、消费者信心滑落等因素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步伐减缓在所难免,与之相关联的纺织消费能力也会受到一定波及。其次,受数量限制、欧盟化学品监管体系正式生效、以及消费警告的频繁发布等影响,2007年广东对欧盟出口呈现出罕见的负增长态势。第三,新兴市场国家也对中国的纺织频频发出警告。如土耳其政府决定2008年继续对来自中国的44类纺织品实施限制;与此同时,土耳其在最近3个月内连续发起5起针对我纺织品出口的调查,表明土方高度重视其纺织业并予以着力保护的一贯立场。对此纺织企业宜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三方面因素影响今年纺织出口
一是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仍存在不确定因素。2008年,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宣布中止,取而代之的是中欧双方采用监控制度。受此影响,2008年前两个月,广东对欧盟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6%、75.1%。但若中国的纺织产品仍未改变过去那种在一两个市场区域集中扎堆的出口状况,可能遭遇来自欧盟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对美国市场而言,受美国“次级贷”风波及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前两月,广东对美国的出口额分别为2.8亿美元、1.6亿美元,大幅下降了27.9%、41.9%。欧盟和美国是除香港之外广东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贸易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今年广东纺织的出口业绩。
二是部分主要纺织品种出口出现下滑。从出口情况看,2007年,广东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和裘皮出口分别下降2.5%、7.3%和13.2%;今年2月份,广东以上3个品种的出口仍不容乐观,除裘皮出口增长1%外,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和的出口分别减少19.8%和48.8%。从纺织品出口看,多个主要品种出口均出现下滑,今年2月份仍有部分未止住下降势头。
三是内资企业出口后劲不足。今年前两月,广东私营企业的出口额分别为8.8亿美元、4.5亿美元,降幅达10%、44.2%。此外,今年前两月广东个体工商户的出口额仅为2432万美元、1392.4万美元,降幅高达39.1%、64%;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整体上看,内资企业出口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增长后劲略显不足,今后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四种策略帮助纺织企业应对挑战
一是理性把握出口节奏。纺织企业一定要合理调控出口节奏,切忌盲目承接订单。要注意接单数量保持稳定,着眼和立足于长远的市场战略目标。此外,我国对美出口纺织品在今年年底如果能如期取消,我国产品对美出口如果净增,则美国制造商可能申请“过渡期保障机制”或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实施反补贴措施。
二是适当加大内销力度。国家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水平将日益提高,衣着类和家用纺织品的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我国纺织品内销比例从2000年初的66.8%上升到2007年11月的75%,内销占比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有力推动纺织品市场内需能量的释放。纺织企业应适当加大内销市场的开拓力度,避免出口的过度竞争。
三是尽量采用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近两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大多以美元计价,但近期美元表现疲弱的趋势难以改变。为规避美元不断贬值的风险,出口纺织企业可在签订合同时尽量用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有条件的企业适当走出去办厂。将工厂建立在发达国家未设限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尽可能地规避贸易壁垒,也可以主动防范发达国家的反规避调查,减少贸易壁垒带动的损失。
网友评论0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