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筹800亿美元 "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见雏形
2008-5-06 16:37 作者: webmaster 来源: 腾讯
网友评论0条 | [ 小 中 大 ]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4日,出席亚洲开发银行年会的东盟10个成员国以及中日韩3国财长在马德里结束了为期一天的会晤。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说,与会财长们同意为落实“清迈倡议”多边机制至少出资800亿美元,其中,中日韩3国分担80%,余下20%由东盟国家负担。
“10+3”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一旦成立,各国之间已有的双边货币互换将扩大为多边机制。如果爆发金融危机,该基金可以注资维持本地区货币稳定,减小地区内各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的依赖。“10+3”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因此被视作亚洲版的IMF。
中日韩三国共出资八成
这个经过一年多磋商的协议将取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建立的清迈协议的双边货币互换计划。其余10个东盟国的财长,将会在稍后时间与中日韩三国继续磋商协议细节。
据悉,中日韩三国会就新货币互换协议提供八成资金,约640亿美元,其余两成由东盟其他成员国共同支付。货币互换计划会以美元及参与国的货币作单位,息率将会是英国伦敦银行同业拆息再加150至300基点,借贷成本每5年更新1次。
根据声明,总额800亿美元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将全部来自东盟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等13个国家的外汇储备。“10+3”各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总计约3.4万亿美元。
没有正式启动的时间表
声明说,这个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将自行运作,并受一个由各国签署、有法律效力的合约约束。以此合约为前提,各国仍有权管理基金中各自名下的外汇储备。
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次“10+3”财长会议的主席之一、日本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说,没有正式启动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时间表。他说,只有当“所设定目标可能实现时”,基金才会正式成立并投入运作。
财长们表示,协议有助亚洲地区跨前一大步,建立能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齐的地区组织。(金霁)
金融危机阴影催生亚洲IMF
据新华社电 成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初衷是增强东亚地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去年5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10+3”财长会议决定成立该基金。2000年5月,“10+3”财长会议于泰国清迈达成“清迈协议”,将东盟内部原有货币互换机制扩展到中、日、韩三国。
共同外汇储备基金这一概念的背后有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当年,东亚多个国家的货币遭海外游资攻击,受害国政府尽管穷尽外汇储备,也难以抵挡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的趋势。最后,东亚各国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贷款机构,但却不得不接受近乎苛刻的借款条件,包括削减公共财政开支、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等等,令各国恢复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金融危机之后,增强本地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成立一个属于本地区的基金成为亚洲各国的共识。
虽然“10+3”共同外汇储备基金被视作确保本地区金融稳定的有力机制,但这个基金的成立和运作仍将面临不少挑战。
马德里“10+3”财长会议发表的声明中,没有提及每个国家将为成立基金各出资多少,而投票权比率将因负担资金多少而不同。此外,如何界定借款条件、规定借款安排预计也会成为争论的焦点。
网友评论0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