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损害产业安全外资并购须设防
2007-4-26 14:31 作者: 邱林 来源: 搜狐财经
网友评论0条 | [ 小 中 大 ]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来自30多个国家的国际并购巨头M AI(国际并购集团)成员日前齐聚北京,评估中国对国际并购市场与日俱增的影响。据M AI与会专家预测,中国市场今后每年并购额将达500亿美元。SEIM创办人兼董事局主席丹娜·舒伯特博士认为,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制造业和零售业。
国际并购巨头每年用500亿美元的资本来并购我国金融服务、制造业和零售业,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如果按美国凯雷公资出资15亿元就获得我国徐工集团50%的股权计算,那么跨国公司用500亿美元一年至少可收购或控股像徐工机械这样的大型企业二百多家。
可以设想,跨国并购巨头的计划如付诸实施,将对我国的金融服务、制造业和零售业的龙头企业开始一轮强权、廉价、掠夺式并购:绝对控股,拥有并限制使用原中国品牌,拒绝接受不良资产,我国企业只作为其全球化战略下的中国生产基地,全面整合中国民族产业使其成为跨国巨头自己的包括生产、采购以及物流、营销、金融等的一体化大公司……
如果将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外资并购看做是一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运营演习”,那么今天的外资并购更似一场“廉价掠夺”。因为此时形式上的相近几乎被实质的差异取代,而此前的固步自封可能已演变成了今天的“投怀送抱”。
目前,当我们在关注哈娃娃与达能并购与反并购的争吵时,其实,在国内装备制造业中,一系列的引资与并购高烧难退:徐工机械外资并购案、厦工机械外资并购案、大连电机厂外资并购案、西北轴承厂外资并购案、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外资并购案、无锡威孚外资并购案、锦西化机外资并购案、杭州齿轮厂外资并购案……在这些外资并购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场和产业平台的残酷现实一再重演。
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约占总体利用外资规模的60%至70%,并在近年来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工程机械公司———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英格索兰、约翰迪尔、沃尔沃、日立、凯斯-纽荷兰和JCB,已有9家全面进入我国,并购重点直奔工程机械业、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更重要的是,当前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力度、深度、广度和所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我国市场,其用心是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将来我国企业与之一争高低的可能。现在,“必须控股”、“对方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点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企业的基本要求。这样跨国公司就可以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分牢牢控制,我国行业发展就会出现“外大内空”的危险景象。
可以说,跨国公司并购过度将大大损害我国产业安全,减弱国家竞争力,其表现为:一是外资多采取“斩首行动”并购我国企业,然后注入其在我国的业务、技术和产品,打击跟进者,以图垄断我国相关行业,从而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性。二是若我国制造业由外资巨头掌控,那么,当他们采取秘密结盟等方式组成价格同盟时,其产品价格就会由外企定价。为了利润最大化,它们压低价格,损害国内相关企业的利益。三是外资在并购我国企业后,往往把原有的内资企业品牌束之高阁,使之慢慢淡出国民视野,力推外资品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遭到践踏。
目前,我国对跨国公司的掠夺式并购不加任何节制,任由跨国公司在我国金融服务、制造业和零售业畅通无阻地展开“攻城略地”现象已十分严重。现在,是到了该对这种“不设防”的引资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我们放手引进外资,允许他们并购国内企业,但不能演化为这样的场景: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形成了一个舞台,但自己的演员都被赶下台,让外国人在演戏。舞台是我们的,但自己的人都是跑龙套的,剩下的花旦、主角、名角都是别人的。
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掠夺式的并购,我们不能大开方便之门。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W TO的非歧视的原则,尽快出台有关规定,不应再对外商来华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尤其是要提高外资进入关键行业的门槛,建立国家对外资控制行业资产的审查机制,特别要防止触及我国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案频繁发生。
网友评论0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