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倾向“内部消化”

2008-2-22 11:39    作者: webmaster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网友评论0   [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家电产品价格“降价”思维非常明显,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对涨价接受能力非常脆弱,加上家电连锁企业的压价力量,家电企业虽然面临成本大幅上升的困境,但对终端成品的价格话语权却非常小。

  本报讯 (记者刘新宇)本报率先关注的白色家电涨价问题引起了业界持续的关注,本周传出来的上游原材料铁矿石基准价上升65%的消息似乎也让涨价变得更加水到渠成。而昨日记者在与各大家电企业的交流中,却明显感受到了家电企业对“涨价”两字的谨慎,传达出来的更多是对成本上升采取“内部消化”的方式去解决。

  原材料成本压力“相当大”

  本周一传出消息,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将在2007年基础上上涨65%,并将从4月1日起持续一年。虽然国内钢铁企业是否接受国外钢厂的谈判价格还没有最后确认,但今年钢价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上述价格计算,中国钢铁企业今年成本将上升100多亿美元。昨日有媒体报道指出,家电原材料重要原材料之一的冷轧钢板预计今年会有20%左右的涨幅。

  据记者了解,冰箱、洗衣机的箱体,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冰箱压缩机等都大量使用钢材,钢材成本占空调总成本的10%以上。海信科龙品牌部经理宋红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次成本上升对家电行业的影响相当大,各个企业都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价格运作方面,外资品牌西门子率先对价格进行调整,而本报随后也报道了包括海尔在内的部分家电品牌酝酿涨价的计划。

  消费者不接受家电涨价?

  但消费者对此似乎不以为然。在金融系统工作的邬小姐最近正在为新家置业,谈起家电价格上涨,邬小姐认为:“这家上涨,我就买其他家呀,反正卖场有那么多品牌可供选择,不一定局限在某个品牌上”。

  家电观察家刘步尘分析指出,这种心态在中国消费者中相当普遍,中国消费者接触的家电产品,历来是以降价的形式出现的,对家电产品价格“降价”思维非常明显,而家电市场又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市场对涨价的接受能力非常脆弱。

  厂家倾向“内部消化”

  记者就此征询国内各大家电厂商,美的冰洗方面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成本压力美的主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管理成本等“内部消化”方式去解决,不会去引领价格上涨。“即使涨价,美的肯定也是在最后一批”。格力方面也表示,已经明显感觉到成本上涨的压力,但会继续观察市场情况再作定夺,目前对什么时候对价格作出调整仍未有定论。

  已经准备涨价的海尔则似乎不愿意更多地谈论价格问题,海尔商流推进部部长徐方强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其实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涨不涨价,而在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性价比的认可程度。

  宋红燕对接下来的海信科龙产品的价格走势用“随行就市”进行了概括。

  刘步尘认为,家电企业这种谨慎的态度说明对终端成品的价格话语权非常小。刘步尘分析指出,除了上述消费者的因素外,国内家电厂家还面临家电连锁企业的压价。众所周知,家电连锁的盈利模式不是通过单品的盈利实现的,而是通过销量向厂家要求返利,销量越大,大连锁的盈利越多。而要促使销量巨大,必须保证家电产品价格足够低以吸引消费者,来自家电连锁的这种压力也让家电厂商在面临成本上升的时候,不会贸然去提价。

  刘步尘判断,家电厂家更多会采取隐性涨价等手段,比如将加价因素放在新品当中。刘步尘预计,今年白色家电价格在上涨与下降的各方因素中,还会展开一番争斗。但可以确定的是,二三流的品牌只能对价格作出被动的调整。

  CPI高涨为何服装价格不断走低?

  巨量库存 服装业难言涨价

  本报讯 (记者杜娟)今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但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9%,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9%。这种背道而驰的现象引起业内人士关注,记者为此采访了资深分析师、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

  汪前进认为,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供求失衡是造成服装价格长期低迷的主因,巨量的服装库存已成为众多服装企业多年来面临的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中国服装库存量达120亿件

  汪前进表示,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以及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迫使众多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出口转内销,导致国内市场供给增加,消费指数的走低与内销市场竞争加剧关系紧密。但从更深层次考虑,去年以来衣着类商品的这一轮消费指数下跌及出厂指数上涨,也有总量上的因素。2007年国内全行业服装产量约在600亿件左右,其中出口约390亿件,占全部产量的65%左右。

  汪前进说:“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单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并不突出,再加上受服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国内服装企业只能通过价格手段集中在中低档服装市场竞争,于是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大量的服装积压。”据悉,中国服装的库存量已经占到了产量的20%,粗略估算约在120亿件左右,接近全国人民每人10件的消费量。

  如此巨大的库存悬于市场,在这样一个相对2007年形势更趋严峻的环境下,国内服装价格要想获得漂亮的逆转,似乎只是一厢情愿了。其实,这也是衣着类价格指数与CPI背道而驰的关键所在。


网友评论0

更多>>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

更多总裁风采

权势商人荣智健 海尔之父张瑞敏 陈天桥的网游人生
王者狂人马云 巨人史玉柱 饮料大佬宗庆后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商业热点

更多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