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阵营败给蓝光强大联盟。
2月19日,东芝宣布“计划在今年3月底停止开发和生产HDDVD相关产品”。这一消息宣告了HDDVD阵营的彻底坍塌。目前东芝已经进入了制定退出下一代DVD业务计划的最终阶段。
这意味着,HDDVD联盟数百亿日元在东芝的黯然退出中打了水漂,中国EVD红光阵营可以大力发展的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果蓝光在
中国正式普及,中国DVD制造
企业将再度套上高昂专利费的枷锁,光盘工业将必须面对全面升级换代的高额成本。
进退两难
“中国碟机企业正处在两难之中:不进行产品升级,内销DVD市场销量就会萎缩,渠道老化,利润率下降,企业生存处境艰难;升级产品做
出口,则受制于巨额专利费,也没有钱赚。”奥维
营销咨询公司常务副总文剑屏向本报记者表示。
“此前政府层面较为倾向红光技术阵营,并在中国推广EVD,因此中国厂商没有在蓝光上有多少投入,这就是为什么红光阵营在中国还有一定
市场。”一位业内知情者说,“目前中国在红光光盘的技术上已经有芯片、光头和伺服等方面的投入,而在蓝光产业化上几乎空白。”
SUN中国工程研究院邵正强告诉本报,要生产下一代DVD碟片,中国的光盘生产线几乎全部需要重新更换——从成本上来讲,改造还不如全部更新。SUN公司为蓝光阵营提供的JAVA技术可以使蓝光光盘中加入互动娱乐,例如拍摄花絮、根据电影开发的游戏以及在电影中插播导演评论等等互动内容。
而目前国内碟机制造企业如果要生产蓝光产品,组装线可重复使用的部分很多,不用重新更换,但蓝光的光头、芯片、伺服等重要零部件却仍旧需要从日本进口。目前DVD光头80%都是索尼出品。
正是由于标准对产业投入影响巨大,在下一代光盘的标准选择方面,中国企业一直都在观望政府的态度。
“当初中国之所以推红光技术,就是因为有关方面和东芝达成了协议,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的HDDVD格式的碟机将不付专利费,但是出口的产品还要缴纳。”一位知情者说,这是原来中国政府与索尼、飞利浦、东芝等多家谈过之后觉得最适合中国的一种方案。但这个国家标准什么时候开始强制执行,中国政府一直没表态,在犹豫和观望。
当然,政府现在更多地尊重企业自己的选择——市场的选择则更具商业性。
去年的9、10月,步步高和万利达就已经决定联手推广蓝光DVD,为生产蓝光做准备。他们是国内最大的两家碟机企业,市场份额总和几乎占到全国市场的一半。
“我们正在跟踪蓝光DVD技术,蓝光在全球的普及度高、联盟厂商多、碟片的兼容度也高。”万利达市场部总经理吴启楠坦陈,万利达会在合适的时候在国内推出。
文剑屏告诉本报,中国DVD制造企业在下一代DVD标准的选择上必须注重全球市场,目前国内的总销量在每年2100多万台,而中国DVD碟机的产能则是8000万台,巨大的制造闲置能力必须从出口上找到释放,如果出口解决不了,就是死路一条。
事实上,由于高昂的专利费、一些企业的低价竞争、
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万利达等一些DVD商已经不再出口,转做GPS、小屏幕
液晶电视等高端产品。这就决定了蓝光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越明显中国企业的方向越清晰:中国企业早已决定放弃HDDVD——但这并不意味着蓝光在中国大获全胜,中国政府和很多企业仍在观望。
由于在专利费上中国与索尼尚没谈清楚,贸然推广蓝光产品企业可能无法承受——据日经BP社披露的数字,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中国每年要向国外缴纳DVD专利费30多亿元人民币。
此外,目前国内高清还没有普及,目前从电视到片源产业链还不完整,因此中国的DVD碟机企业都在按兵不动。
中国标准站错队 中国并非在下一代DVD标准上无所建树,但选择红光技术的决策却可能导致巨大的研发投入化为乌有。
2008年2月,中国科学院
上海光学精密
机械研究所刚刚研制成功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下一代多功能光盘”NVD标准诞生还没有几天,东芝即宣布放弃HDDVD。
“刚刚得到的消息,我们已经被蓝光打败了。”该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沮丧地说。这项存储容量达12GB,拥有包括盘片、伺服、光头等关键技术在内的49项核心专利,集
网络下载、视频录放和碟机播放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标准使用的也是红光技术。
另一个呼声曾一度很高的中国标准EVD和CHDVD也属红光阵营,且CHDVD即将推出产品
上市。但中国电子商会秘书长陆刃波对此并不看好,认为它无法解决廉价碟机、片源问题——现在,中国已有的下一代DVD标准已成夹生饭。
步步高
品牌部部长刘列告诉本报,该公司不考虑做EVD,市场不会太好。蓝光DVD容量大,概念上老百姓更接受,更有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很难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产业链成熟度、技术等问题外,内容源在海外也是重要因素——MP3卖得好是因为网络资源多”。
万利达市场部总经理吴启楠也表示,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EVD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很低,消费者接受度低,碟片也比较少。
蓝光格式取胜的根本原因就是技术和强大的联盟。单面25G、双面50G容量比HDDVD的单面15G、双面30G更受消费者青睐。蓝光协会在京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TDK(东电化(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曾展示过该公司200G的光盘产品。
邵正强指出,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容量大加盟厂商就多,内容商更愿意出蓝光格式的电影DVD,消费者当然选择电影碟片多的DVD机种,蓝光碟机的份额增大,就更加促进好莱坞等内容商靠向蓝光阵营,HDDVD阵营成员因此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一个标准的失败。
其中,内容商的选择至关重要,华纳宣布全力支持蓝光给了HDDVD阵营致命的一击,是压垮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EVD碟机很难推广到国外,好莱坞电影制作成EVD格式的就少,这直接导致了EVD市场萎缩。公开资料显示,EVD碟片专卖店已从700家减少到了200多家。
文剑屏认为,EVD在制定标准的初期比现在要好很多,但从标准的制定、联盟的组成到后来在产品的推广方面都没能跟得上。作为一个过渡性产品,EVD如何在产业过渡和行业标准尚不确定的时候把产业化搞上去至关重要——到了更先进的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EVD就失去了机会。
而蓝光派出了很多队伍在全球公关,索尼等公司每年在中国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在碟机厂商间游说。索尼从2005年开始推广蓝光DVD,在该公司PSP游戏机中内置了蓝光光驱。事实上,索尼每卖出一台蓝光播放器就亏38美元。但它有效地抢占了市场,这场豪赌索尼赢了。尽管红光阵营也在做推广,却往往是跟着蓝光的脚步走,从时机到力度都输了半拍。
事实上,中国的DVD碟机厂商并非不支持EVD,出口因素占了很大比重——中国碟机企业的真正目光是在海外市场,这就注定了他们必须更关注国际市场的选择。用刘列的话说,消费者需要的是最好的、最成熟的产品,并不是企业非要采用哪个标准。
长路漫漫 中国也早就看到了蓝光在全球的优势,并未雨绸缪。
2007年8月,中国最大的音视频内容提供服务商华录集团加入蓝光阵营。9月28日,由中国华录集团向蓝光光盘协会递交了AVS、DRA两项专利申请。其中,AVS就是由政府主导的一项自有知识产权音视频格式。
AVS音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伟民告诉本报,目前AVS标准正在中国华录集团做测试。
记者了解到,如果这两项音视频标准能够被蓝光标准采纳,中国碟机企业将在蓝光专利费上有所受益。
但是,红光阵营的失败并不代表蓝光就会在中国一帆风顺。
华录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技术只是一个问题,并不是说技术好就一定能赢,还与产业链和消费者的认同度有关。可能产品好,但是不符合消费者预期和承受能力,而另外一个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就能被接受。
文剑屏认为,即便东芝放弃了,蓝光DVD在中国的路也还很长,能走多远还说不清。
“索尼能否取得预期的效益——像当年DVD取代VCD那样赚钱,还很难说。首先,目前高清碟片的
价格太高,已经远远超过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就算大规模普及也不
经济。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蓝光碟片能不能被中国消费者接受。”文说,此外光盘生产线也要全部更新,这可能是制约蓝光DVD发展的另一个环节。
吴启楠也担心蓝光DVD价格太高消费者不易接受。他说,只有价格降到2000元以下时万利达才会推出产品,估计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刘列也表示,生产蓝光DVD碟机并不难,但步步高要等市场成熟才会做蓝光产品,包括出口。
而此次被提交到蓝光协会的中国数字音频格式DRA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本报,蓝光阵营也并非高枕无忧,它在未来将受到来自网络的威胁:带宽足够大的时候,人们随时可以在网上在线点播看高清电影,网络即是无限容量的硬盘,在上面可以找到任何价格低廉的电影娱乐内容,可能根本不再需要存储。
这确实有点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