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马3两厢能否掀动品质消费?

2008-3-19 10:35    作者: webmaster    来源: 搜狐

网友评论0   [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自本月9日进口马自达3两厢车上市之后,不少经销商反映资源分配不够,预售告急,厂商业为此苦恼兑现不了需求。每月仅1800辆的资源对于全国经销店来说,只能够铺货,分到每家店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于是,此车紧俏也就在预料之中。原因是此车打的“进口原装”牌子,弥补了品牌力的不足,借了在A级车高端没有此车型的光,反而“物以稀为贵”,炙手可热。

这是怎样的信息?是进口原装的高性价比在起作用,还是两厢车在诱人?我以为这是一种现象,即反映消费者的成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品质消费上了。也就是说,在汽车喧嚣沉淀之后,人们关注到消费价值的取向已不单纯是为了满足功能和面子的需要,开始回归于理性与现实。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两厢车”的概念被普遍接受,正在逐渐转换为汽车消费的主流。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事,即便是在五年前也很难接受。市场观察家把这一现象解释为是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但事实上,这是消费观念在发生转变所致。

提起两厢车,总会想起夏利和富康做“先烈”的遭遇,曾被贬为“没屁股的车”。在国人的心目中有屁股的“三厢车”才能称之为轿车,甚至有人说没屁股的车不安全(不经撞),认为档次低,被归类为质次价低的小车之内。平心而论,长期以来,小车就没有被看好过,甚至在使用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以致被拿到“两会”上作为提案提了出来。小车之所以被鄙视或贬低,并不完全是车的问题,还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上的认识问题,当然,这与部分小车的品质形象被搞坏有很大的关系,加上汽车消费导向过度渲染,夸大个体价值的成功体现,为迎合虚荣心的满足误导也有关联。

记得2000年十万元轿车启动家轿门时,还是“三厢车”再起的蓬头,即便是被海外市场公认的“精致两辆车”和“时尚的两厢车”也经不住“三厢车”的冲击,纷纷推出带尾巴的“三厢车”,东施效颦,形成潮流,但在审美上总觉得不协调。这就难怪老外说,在本土看不到这样的车(指被镶上尾巴的两厢车)。这种车型至今还能看到,常被人拿来当作缺乏汽车审美的话柄戏说。事实上,小车的最佳设计就是两厢最适合于表现。而在国内,一度非得把小车设计成大车的模样(三厢),削足适履。这样的认识误区最终还是被现实消费所纠正。

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开小车还是“两厢车”较适合,这倒不是外观的时髦和随意的趋势,而是在城市里的灵活,停车方便,还有使用成本低等缘故,重要的是“两厢车”的自由要比大车(三厢车)洒脱。尤其是进口两厢车的示范效应被转化为一种时尚的标签,个性化的人文符号,开始流行起来。在此背景下,像宝马这样生产豪华车的著名汽车公司也宣布今年要在中国推“两厢车”,其它汽车公司也在推波助澜,表示跟进。先行一步的福特和标志都已经成功地在中国推出了“两厢车”。今年还有一款被看好的欧洲畅销的“两厢车”Yaris(雅力士)即将上市,并被丰田看作是战略车型。于是,“两厢车”扎堆成了今年新车上市的一景看来已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不少人都说两厢车好看,赞赏的越来越多,如果动力好配置到位就觉得开起来特爽,大有时髦的意味。这样的转变,表象看是新潮,其实是对汽车消费的重新审视和批判。原因是汽车介入生活的消费越来越单纯,不像从前买车还会兼顾到商务和生活兼而有之,或以车养车的因素在里面,还有公车改革等复杂背景在起作用,购车时考虑到面子较多。随着汽车消费的“民生化”,业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两厢车”市场将会成为中低端市场的主流。从不少厂商的产品规划中就能看出,“两厢车”将会成为最为激烈的市场。从发展态势来看,大厂造小车的时代不久就回来临,这就意味着汽车竞争将会从功能竞争很快过渡到品质消费的竞争。豪华两厢车的紧俏就是很好的佐证。

“进口马3两厢车卖的就是品质。”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副总于洪江直言不讳地说,此车的卖点就是原装进口,国产车的价格。而它的品质在欧洲可以与奥迪A3媲美,设计上偏重于运动车型。无独有偶,宝马1系和Yaris尚未上市都在打品质消费的概念,同时又都强调了车的动感(运动特性)与时尚,以及产品以外的附加值。这就是说,“两厢车”的竞争除了回避不了品质竞争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品牌和内涵的竞争。于是,小车的升级不仅是形态上的变化和多元,看来内涵将是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在起质的作用,由此从根本上为改变对小车的看法提供了依据。


网友评论0

更多>>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

更多总裁风采

权势商人荣智健 海尔之父张瑞敏 陈天桥的网游人生
王者狂人马云 巨人史玉柱 饮料大佬宗庆后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商业热点

更多行业热点